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第三章《预防医学基础知识》重点

瘦瘦决定,把自己总结的每一章重点知识,都分享到这个网站。这样自己也会认真的再看一遍课本,有需要的小伙伴和瘦瘦也可以利用零散时间在网上点开专题知识就背诵。

瘦瘦做得这个网站在手机上也可以很好的访问,只要记住我的网址就好了。有需要的小伙伴就收藏吧,不管我能不能过,你能过我也会很开心的!

一、预防医学的概念

预防医学的概念:是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 预防医学的特点: ① 预防医学的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及确定的群体,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 ② 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重点研究健康影响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预防的有效手段和效益。 ③ 采取的对策既有针对个体预防疾病的干预,更重视保障和促进人群健康的社会性措施。

二、预防医学的学科体系

预防医学体系分类可分为①流行病学、②医学统计学、③环境卫生科学、④社会与行为科学、⑤卫生管理学5大学科。

  • 在理论体系上,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为预防医学学科的基础方法学。用以了解和分析不同疾病的分布规律、找出决定健康的因素,评价干预方法效果。
  • 环境卫生科学(主要包括环境卫生、职业卫生、食品卫生、卫生毒理学、卫生微生物学、卫生化学),主要研究人们周围环境尤其是物质环境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于发展规律,并通过识别、评价、利用或控制与人群健康有关的各种物质环境因素,达到保护和促进人群健康的目的。
  • 社会和行为科学(包括社会医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是研究社会因素和行为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从而采取有针对的社会卫生和行为干预措施来促进人们的健康。
  • 卫生管理学(卫生法、卫生政策、卫生经济、医院管理) 则是从管理学的角度,研究卫生体系内部有关的政策、经济效益以及管理制度和机制,从而保证卫生服务质量、效率、效果和效用。 另外,还有妇幼卫生、儿少卫生等学科主要是针对不同特定人群的热点而设立的。

三、健康影响因素

预防医学把影响个体和人群健康状态的因素称为健康影响因素,即我们常说的影响健康因素健康影响因素主要包括:①环境因素②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③生物遗传因素 ④卫生服务

  • 1 环境因素:包括(1)社会经济环境 和(2)物质环境 (1) 社会经济环境:

① 社会制度与政策:社会制度和政策可通过不同的分配和福利制度、经济的发展模式、对卫生资源配置的影响以及影响人们的行为健康和选择等途径来影响人们的健康。 ② 个人收入和社会地位:收入和社会地位是重要的健康影响因素。 ③ 文化背景和社会支持网络:文化包括人们的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地方语言和特定表象等,它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着人们的而健康。社会支持网络是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形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健康与家庭、朋友和社会的支持密切相关。 ④ 教育:健康状况与文化程度有密切关系。 ⑤ 就业和工作条件:拥有控制工作条件和较少担心失去工作导致紧张的人们,会有更健康的身体。

(2) 物质环境:

① 生物因素:外界坏境中的各种生物因子,包括寄生虫、支原体、真菌、细菌、病毒等。 ② 化学因素:生活和职业环境中的各种有机和无机化学物质,如农药、苯、铅、汞、二氧化硅粉尘、二氧化硫等。 ③ 物理因素:气温、气湿、气流、气压等气象条件,噪声和振动,电磁辐射和电离辐射等。 ④ 建筑环境:如住房、工作场所的安全,社区和道路的设计、绿化等。 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来源一般包括:①自然环境中的各类物质 ②工业生产的有害物质 ③在农业耕种等条件下产生的各种有害因素。接触的地点可发生在任何场所。

  • 2 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

健康相关行为可分为促进健康行为和危害健康行为。 绝大多数慢性病都与四种行为危险因素密切相关:①吸烟②过量饮酒③缺乏身体活动④不合理饮食(过多摄入饱和脂肪、精致糖、食盐、水果蔬菜摄入不足)

  • 3 生物遗传因素

    人体的生物学特征是健康的基本影响因素。遗传因素包括遗传、免疫、生长发育、衰老等。

  • 4 卫生服务

    卫生服务对人群健康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以上四大健康影响因素是如何作用于人体来影响健康的?目前普遍公认的是 健康生态学模型。 健康生态学模型强调个体和人群健康,是个体因素、卫生服务、物质和社会环境因素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且这些因素间也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以多层面上交互作用来影响着个体和群体得健康。 该模型的结构可分为5层。核心层是先天的个体特质如年龄、性别、种族和其他的生物学因素以及一些疾病的易感基因等。核心层之外是个体的行为特点,再外一层是个人、家庭和社区的人际网络;第四层是生活和工作的条件,包括心理社会因素、是否有工作以及职业的因素、社会经济地位(收入、教育、职业)、自然和人造环境(后者如交通、供水和卫生设施、住房以及城市规划的其他方面)、公共卫生服务、医疗保健服务等,最外一层(即宏观层面)是全球水平、国家水平乃至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卫生和环境条件,以及有关的政策等等。 从人群健康的角度看,宏观水平的条件和政策如社会经济与物质环境因素是起着根本决定性作用的上游因素,这些因素又间接影响着中游(心理和行为生活方式)和下游(生物和生理)因素,成为“原因背后的原因”。

四、三级预防策略

记法: 一级预防 还没病 二级预防 快病 三级预防 已经病防恶化防并发

我们将疾病从发生到结局(死亡或痊愈等)的全过程称为疾病自然史,其中有几个明确的阶段: ①病理发生期 ②症状发生前期,从疾病发生到出现最初症状或体征 ③临床期,机体出现形态或功能上的明显异常,从而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 ④结局,疾病可以发展至缓解、痊愈、伤残或死亡。早期诊断、干预和治疗可以改变疾病的自然史。

人的健康问题的出现,是一个从接触健康危险因素,机体内病理变化从小到大,最后导致临床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根据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健康影响因素的特点,把预防策略按等级分类,称为三级预防策略

  • 1 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

如果在疾病的因子还没有进入环境之前就采取预防性措施,则称为根本性预防。 它是从全球性预防战略和各国政府策略及政策角度考虑,建立和健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措施。如法令法规。

第一级预防包括两方面:一是针对健康个体的措施,二是针对整个公众的社会措施,即针对公众健康所采取的社会和环境措施。 针对健康个体的措施,如: ① 个人的健康教育,注意合理营养和体格锻炼,培养良好的行为与生活方式; ② 有组织地进行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疾病; ③ 做好婚前检查和禁止近亲结婚,预防遗传性疾病; ④ 做好妊娠和儿童期的卫生保健; ⑤ 某些疾病的高危个体服用药物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即化学预防。 针对公众健康所采取的社会和环境措施: ① 制定和执行各种与健康有关的法律及规章制度、有益于健康的公共政策。 ② 利用各种媒体开展的公共健康教育,防止致病因素危害公众的健康,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自控能力。 ③ 清洁安全饮用水的提供,针对大气、水源、土壤的环境保护措施,食品安全。 ④ 公众体育场所的修建,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等。

  • 2 第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

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 早期发现疾病科通过普查、筛检、定期健康检查高危人群重点项目检查及设立专科门诊等。 达到三早的根本办法是宣传,提高医务人员诊断水平和建立社会性高灵敏而可靠的疾病监测系统。 对于某些有可能逆转、停止或延缓发展的疾病,则早期检测和预防性体格检查更为重要。 对于传染病,除了“三早”,尚 需早报告及早隔离,即“五早”。 糖尿病并发症预防属于二级预防

  • 3 第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

对已患某些疾病的人,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疾者,主要促使功能恢复、心理康复,进行家庭护理指导,使患者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能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寿命。

不同类型的疾病,有不同的三级预防策略。但任何疾病,不论其治病因子是否明确,都应强调第一级预防。 对那些病因和危险因素都不明,又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只有实施第三级预防这一途径。 有些危险因素的控制极可能是第一级预防,也是第二级、第三级预防。如高血压的控制,就高血压本身来讲,是三级预防,但对脑卒中和冠心病来讲,是第一级预防。 我们把人生划分为几个明确的阶段 (围生和婴幼儿期、青少年期、成年工作期、晚年期 四个时期) ,针对这些不同年龄组的人群在不同的场所(家庭、学校、工作场所、社区)中实施连续性预防服务措施,积极地、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就可以有效地避免那些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危害,是保证整个人群健康,促进健康老龄化的最佳途径。

三级预防措施的落实,可根据干预对象是群体或个体,分为社区预防服务临床预防服务

社区预防服务是以社区为范围,以群体为对象开展的预防工作,实施的主体是公共卫生人员。 临床预防服务是在临床场所,以个体为对象实施个体的预防干预措施,实施的主体是临床医务人员。

个体的预防有自我保健和专业人员指导的预防服务。 在临床场所,由专业人员指导的预防服务,叫做临床预防服务。

一、临床预防服务概念及内容

临床预防服务的概念:指在临床场所对健康者和无症状的患者病伤危险因素进行评价,然后实施个体的干预措施来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 只针对第一级预防、第二级预防临床预防服务的内容: ①求医者的健康咨询 ②健康筛检 ③化学预防和预防接种

  • 1 健康咨询

健康咨询的概念:是通过手机求医者的健康危险因素,与求医者共同制订改变不良健康行为的计划,随访求医者执行计划的情况等一系列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促使他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咨询是临床预防服务中最重要的内容。 根据当前疾病的危害情况,建议开展的健康咨询内容:劝阻吸烟,增进身体活动,增进健康饮食(合理膳食);保持正常体重;预防意外伤害和事故;预防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以及其他性传播疾病等。

  • 2 健康筛检:属于第二级预防

健康筛检的概念:指运用快速、简便的体格检查或实验室检查等手段,在健康人中发现未被识别的患者或有健康缺陷的人,以便及早进行干预。 目前通过筛检可有效发现的早期疾病有

① 定期测量血压: 社区医生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免费测量一次血压。(非同日3次测量) 对第一次发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居民在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预约其复查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均高于正常,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 建议转到有条件的上级医院确诊并取得治疗方案,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对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健康管理。对可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及时转诊。 如有以下六项指标中任意一项高危因素,建议每半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 A 血压高值:收缩压130-139mmHg和(或)舒张压85-89mmHg B 超重(28 kg/m2>BMI≥24 kg/m2)或肥胖(BMI≥28 kg/m2),和(或)腰围≥90cm男性或腰围≥85cm女性 C 高血压家族史 D 长期膳食高盐者 E 长期每日饮白酒≥100ml F 年龄≥55岁 ② 称量体重: 建议成年人每2年至少测量1次身高、体重、腰围 BM1≥24kg/m2的超重者,应进行减重。 超重并且腰围≥90cm的男性 或腰围 ≥85cm的女性,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性增加。 ③ 血脂的测定 建议20-40岁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血脂(包括TC、LDL-C、HDL-C、TG) 建议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每年检测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应每3-6个月测定1次血脂。 因ASCVD住院患者,应在入院时或入院24h内检测血脂。 ④ 视敏度筛检 建议对3-4岁幼儿进行1次弱视和斜视检查, 对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青光眼筛检,具体筛检间隔由临床预防专业人员决定。 ⑤ 听力测试 定期询问和监测老年人听力以发现听力损害,具体筛检间隔由临床预防专业人员决定。 ⑥ 子宫颈癌筛检: 建议有3年左右性生活(不晚于21岁)至70岁且保留宫颈的妇女,每年进行1次巴氏涂片检查,或每2年1次液基细胞学筛检。 30岁及以上妇女,连续3年以上正常(或阴性)的宫颈细胞学检查,且没有任何异常(或阳性)细胞学发现的妇女,可以2-3年筛检1次(除非有宫内乙烯雌酚暴露史,HIV阳性或免疫受损)。 联合应用高危型HPV DNA检查者,可每3年行1次巴氏涂片和液基细胞学筛检。 60-70岁妇女,宫颈细胞学检查连续3次以上正常(或阴性)且没有异常(或阳性)细胞学发现的,细胞学和HPV DNA联合检测的频率,不应多于每3年1次。 ⑦ 乳腺癌筛检: 40-45岁每年1次乳腺X线检查。对致密型乳腺(腺体为c型或d型)推荐与B超检查联合。 46-69岁每1-2年1次乳腺X线检查,对致密型乳腺(腺体为c型或d型)推荐与B超检查联合。 70岁以上女性,每2年1次乳腺X线检查。 对乳腺癌高危人群(直系亲属中有绝经前患乳腺癌史,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的患者,既往行胸部放疗者),建议40岁前接受一般人群乳腺X线检查之外,还可以应用MRI等影像学手段筛查,每年一次。 ⑧ 结肠、直肠癌筛检: 有结直肠家族史的人群,推荐从40岁开始或比家族中最早确诊结肠癌的年龄提前10年开始,每5年1次结直肠镜检查。 ⑨ 口腔科检查:建议定期(每年1次)到口腔科医生那里进行检查,清除牙齿表明浮渣,以减少牙病的发生。

  • 3 化学预防

指对无症状的人使用药物、营养素(包括矿物质)、生物制剂或其他天然物质作为第一级预防措施,提高人群抵抗疾病的能力以预防某些疾病。 已出现症状的患者、有既往病史的人,使用预防性化学物质,不能称为化学预防。 常用的化学预防方法有:对育龄或怀孕妇女和幼儿补充含铁物质来降低罹患缺铁性贫血的危险,补充氟化物降低龋齿患病率,孕期妇女补充叶酸降低神经管缺陷婴儿出生的危险,对特定人群采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脏病、脑卒中,以及某些肿瘤等。

二、个体健康危险因素评价与健康维护计划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主要内容:指在临床工作中从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过程中收集有关个体的 危险因素信息,为下一步对危险因素的个体化干预提供依据。 健康维护计划的主要内容 :指在特定的时期内,依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及危险因素而计划进行的一系列干预措施。具体包括:做什么、间隔多长时间做1次、什么时候做。 健康维护计划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根据危险因素的评估以及患者的性别、年龄的信息,确定干预的措施,包括健康咨询、健康筛检、免疫接种和化学预防预防干预活动一般包括:健康咨询指导、疾病的早期筛检、现患管理和随访等。

一、社区的概念

社区是指若干社会群体(家族、氏族)或社会组织(机关、团体)聚集在某一地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 在我国,常常把人们居住的行政区域称为“生活社区”,人们工作学习等区域称为“功能社区”,如企业、单位、学校、医院等。 社区是个人及其家庭日常生活、社会活动和维护自身健康的重要场所和可用资源,也是影响个人及其家庭健康的重要因素。

二、社区公共卫生及其实施的原则

社区公共卫生是人群健康的策略和原则在社区水平上的具体应用,即根据社区全体居民的健康和疾病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保护、健康促进以及疾病预防的项目,促进社区人群健康水平和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人群健康的均等化。 在促进社区全体居民健康的实践中应遵循以下原则① 以健康为中心:人群健康策略的第一要素是关注全体人群的健康. ② 以人群为对象:强调社区服务应以维护社区内的整个人群的健康为准则 ③ 以需求为导向: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的原则,就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自下而上,克服“长官意志”和“专家说了算”的传统思维模式,从关心老百姓的需求着手,应用社会市场学去开辟服务的领域。 ④ 多部门合作:解决社区的任何一个健康问题都需要打破部门的界限 ⑤ 人人参与:动员全社区的参与是社区预防服务的关键环节

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概念:是指由政府根据特定时期危害国家和公民的主要健康问题的优先次序以及当时国家可供给能力(筹资和服务能力)综合选择确定,并组织提供的非营利的卫生服务。 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公共卫生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要点 包括: (1)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 ①建立辖区内常住居民、包括居住半年以上户籍及非户籍居民的健康档案 ②以0-6岁恶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和肺结核患者等人群为重点。 (2) 健康教育: ①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对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0-6岁儿童家长等人群进行健康教育 ②开张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改善睡眠你、限盐、控烟、限酒、合理用药、戒毒等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预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③开展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肿瘤、精神疾病等重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结核病、肝炎、艾滋病等重点传染性疾病健康教育④开展食品安全、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饮水卫生、计划生育、学校卫生等公共卫生问题的健康教育⑤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防灾减灾、家庭急救等健康教育⑥以及宣传普及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3) 预防接种 : ①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 ②在部分省份对重点人群接种出血热疫苗 ③在重点地区对高危人群实施炭疽疫苗、钩端螺旋体疫苗应急接种 ④根据传染病控制需要,开展乙型肝炎、麻疹、脊髓灰质炎等疫苗强化免疫或补充免疫、群体性接种工作和应急接种工作。 ⑤负责预防接种的管理以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理。 (4) 0~6 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 ①对辖区内常住的0-6岁儿童开展相关的新生儿家庭访视 ②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 ③婴幼儿健康管理 ④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 ⑤对健康管理中发现的有营养不良、贫血、单纯性肥胖等情况处理。 (5)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 : ①对辖区内常住的孕产妇开展孕早期健康管理 ②孕中期健康管理 ③孕晚期健康管理 ④产后访视 ⑤产后42天健康检查 (6)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 :对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提供1次健康管理服务。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 (7)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 ①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免费测量血压一次(非同日三次测量)基础上,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 ②根据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情况进行分类干预 ③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结合随访每年进行1次较全面的健康检查。 (8)2 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 ①对工作中发现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建议其每年至少测量1次空腹血糖,并接受医务人员的健康指导 ②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提供4次免费空腹血糖检测,至少进行4次面对面随访 ③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结合其情况进行分类干预 ④并结合随访每年进行1次较全面的健康体检。 (9)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 ①对辖区内常住居民中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信息管理 ②随访评估 ③分类干预 ④以及在患者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征得监护人和(或)患者本人同意后,结合随访每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 严重精神障碍:是指临床表现有幻觉、妄想、严重思维障碍、行为紊乱等精神病性症状,且患者社会生活能力严重受损的一组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 (10) 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 ①对辖区内前来就诊的有肺结核可疑症状的居民或患者,在鉴别诊断的基础上,及时进行推介转诊 ②在72小时内访视辖区内确诊的常住肺结核患者③督导患者服药和随访管理服务,并根据肺结核患者情况进行分类干预 ③当患者停止抗结核治疗后,要对其进行结案评估。 (11)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①每年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1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包括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保健指导。 ②对辖区内0-36个月常住儿童在不同月龄时,对儿童家长进行相应的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 (12)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 ①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 ②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登记 ③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 ④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⑤协助上级专业防治机构做好结核病和艾滋病患者的宣传、指导服务以及非住院患者的治疗管理工作,相关技术要求参照有关规定。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 新发输入传染病患者和疑似患者,或发现其他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爆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时,应按有关要求于2小时内报告;发现其他乙、丙类传染病患者、疑似患者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应于24小时内报告 【不知道是不是今年的重点,抽空把这一部分内容再补全:mark】 (13) 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 ①食源性疾病及相关信息包括 ②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 ③学校卫生服务 ④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信息报告 ⑤计划生育相关信息报告。

四、职业病的管理

  • 1 职业病概念:人们在工作环境中因直接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所导致的疾病称为职业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将职业病定义为: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我国职业病分为10大类,132个病种:包括 ①职业性尘肺病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②职业性皮肤病 ③职业性眼病 ④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⑤职业性化学中毒 ⑥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⑦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⑧职业性传染病 ⑨职业性肿瘤 ⑩其他职业病三种,包括金属烟热、滑囊炎(限于井下工人)和股静脉血栓综合征、股动脉闭塞症或淋巴管闭塞症(限于刮研作业人员) 工作有关疾病:如果职业因素不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唯一直接因素,而是诸多因素之一,并且职业因素影响了健康,促使潜在的疾病显露或加重已有疾病的病情,而且通过控制有关职业因素,改善生产劳动环境,可使所患疾病得到控制或缓解,这类疾病称为工作有关疾病。 常见的工作有关疾病有: ①矿工的消化性溃疡 ②建筑工的肌肉骨骼疾病(如腰背痛) ③与职业有关的肺部疾病等。
  • 2 职业病的特点: ①病因明确 ②病因与疾病之间一般存在接触水平(剂量)-效应(反应)关系, ③群体发病 ④早期诊断、及时合理处理,预后康复效果较好。 ⑤重在预防。
  • 3 职业病的管理:主要涉及 ①职业病诊断管理 ②职业病报告管理 ③职业病患者的治疗与康复 ④处理办法等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简称《职业病防治法》是职业病管理的国家法律。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职业病诊断应由省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这就是实行必要的准入制度

  • 本文作者:猫佳
  •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除注明转载/出处外,皆为作者原创,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瘦瘦及在文章页面明显位置给出原文链接,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