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第六章《健康教育学》重点
最近我已经在看真题了,感觉健康管理师的重点就是没有重点,书里的一个例子都有可能成为考点。所以我在梳理的过程中新添加了很多内容。 原来可能只有一句话,但其实对于初学者而言,其背后太多的考点就忽略了,所以我把它门又都补充完整,广撒网,不遗漏。通过Markdown的样式,使得整理的重点、结构,比单纯的Word更加有逻辑一点,虽然辛苦,但相当于自己记忆了两遍,还能贡献给需要的人,快乐还是很多的。大家一起加油!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上基本一致,都是以**“基线资料收集–需求评估–干预实施–效果评价”为主线。 健康教育的主要对象是群体**,而健康管理对个体的关注更多。 方法上健康管理引入了健康风险评估和管理学理念,两者关注的重点不同。 健康教育本身就是健康管理干预实施过程中的主要手段之一。
一、 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含义与联系
1 健康教育的含义:
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体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2 健康教育的着眼点:
是促进个人或群体改变不良的行为与生活方式。
3 健康促进的含义
世界卫生组织:健康促进是促进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他们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美国健康教育学家格林:健康促进是指一切能促进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改变的教育与环境支持的综合体。 健康促进的基本内涵,包含了个人和群体的行为改变,以及政府行为(社会环境)改变两个方面,并重视发挥个人、家庭 社会的健康潜能。
4 健康促进涉及的5个主要活动领域
(1)建立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 (2)创造健康支持环境; (3)增强社区的能力; (4)发展个人技能; (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确定问题和需求时社区能力建设最佳的起点。
5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联系:
健康促进是一个综合的调动教育、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广泛力量,改善人群健康的活动过程。
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基础和先导,一方面健康教育在促进行为改变中起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健康教育对激发领导者拓展健康促进的政治意愿,促进群众的积极参与,促成健康促进的氛围的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
离开了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就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健康促进对健康教育是强有力的支撑,而健康教育如不向健康促进发展,其作用就会受到极大限制。
二、 健康教育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1 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的区别和联系
联系:
(1)两者都运用了基线资料收集-需求评估-干预实施-效果评价的管理过程, (2)在计划前研究和评估中,都会采用定量的问卷调查和一些定性的方法寻找问题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区别:
(1)只不过健康教育主要侧重在知识、态度、信念、行为方面,而健康管理还重视从体格检查的资料获得信息、强调对生活方式和行为的长期、连续的管理。 (2)在制订计划中,健康教育更加重视目标人群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改变,而健康管理的计划要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提出针对个人的个性化的措施。 (3)在实施过程中,健康教育通过运用教育、传播乃至政策的策略,针对目标人群进行教育和干预,而健康管理通常运用对个体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和健康、疾病的咨询和指导。 (4)在评价方面,健康教育会进一步细分为过程评价、效应评价和结局评价,健康管理也类似,只是内容更侧重于行为的监测和健康指标的改善以及健康风险的变化。
2 健康教育在健康管理中的作用
健康教育无论是针对个体的健康管理,还是针对群体的健康管理,都是一种非常基本和重要的方法和策略。 (1)在个体健康管理中作用:熟悉和掌握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技能是实现有效的个体健康管理的基础。 (2)在群体健康管理中的作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群体健康管理工作的重要工具、方法和策略。在群体健康干预中,健康管理师要运用到比针对个体更加全方位、多样化的手段,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社会/社区环境以及工作和家庭氛围包括健康促进的社会动员策略、群体行为干预的理论与方法、大众传播和人际沟通的技巧与方法。
行为诊断的成熟理论模式:知信行模式、健康信念模式、自我效能理论、行为改变的阶段理论
一、 “知信行”模式
1 “知信行”是: 知识,信念和行为的简称。 2 健康教育的知-信-行(KABP 或 KAP)模式认为:卫生保健知识和信息是建立积极, 正确的信念与态度,进而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础,而信念和态度则是行为改变的动力。只有当人们了解了有关的健康知识,建立起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才有可能主动地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改变危害健康的行为。 (以知识为基础,以信念为动力,以行为为目标) 例如 使吸烟者了解吸烟健康的危害、戒烟的益处、戒烟知识,这是戒烟基础。 3 知而不信的原因:所传播信息的可信性、权威性受到质疑、感染力不强,不足以激发人们的信念。 4 信而不行的原因:人们在建立行为或改变行为中存在一些不易克服的障碍,或者需要付出较大的代价,这些障碍和代价抵消了行为的益处,因此不产生行动。
二、 健康信念模式
1 健康信念模式(HBM)的概念:理论强调感知在决策中的重要性,影响感知的因素很多,是运用社会心理学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理论模式。
HBA理论认为信念是人们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的基础。
人们在决定是否采纳某健康行为时,首先要对疾病的威胁进行判断,然后对预防疾病的价值、采纳健康行为对改善健康状况的期望和克服行动障碍的能力作出判断,最后才会作出是否采纳健康行为的决定。 2 健康信念模式(HBM)中,是否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与下列五大因素有关: (1)感知疾病的威胁:
①感知疾病的易感性:是指个体对自身患某种疾病或出现某种健康问题的可能性的判断。 ②易知疾病的严重性:疾病的严重性既包括疾病对躯体健康的不良影响,还包括疾病引起的心理、社会后果。 对疾病易感性和严重性的感知程度高,即对疾病威胁的感知程度高,是促使人们产生行为动机的直接原因。
(2)感知健康行为的益处和障碍: ①感知健康行为益处:指个体对采纳行为后能带来的益处的主观判断,包括对保护和改善健康状况的益处和其他边际收益。 ②感知健康行为的障碍:指个体对采纳健康行为会面临的障碍的主观判断,包括行为复杂、时间花费、经济负担等。 个体对健康行为益处的感知越强,采纳健康行为的障碍越小,个体采纳健康行为的可能性越大。 (3)自我效能 :强调自信心对产生行为的作用 (4)提示因素:指的是诱发健康行为发生的因素。例如大众媒介的疾病预防与控制运动、医生建议采纳健康行为、家人或朋友患此病等都有可能作为提示因素诱发个体采纳健康行为。 提示因素越多,个体采纳健康行为的可能性越大。 (5)社会人口学因素:包括个体特征以及个体所具有的疾病与健康知识。
三、自我效能理论
1 自我效能的概念:指个体对自己组织、执行某特定行为并达到预期结果的能力的主观判断。即个体对自己有能力控制内、外因素而成功采纳健康行为并取得期望结果的自信心、自我控制能力。 2 自我效能产生和提高的4种途径:
①自己成功完成过某行为 ②他人间接的经验 ③口头劝说 ④情感激发
四、行为改变的阶段理论
1 行为改变阶段理论的主要依据:人的行为变化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而且每个改变行为的人都有不同的需要和动机,只有针对其需要提供不同的干预帮助,才能促使教育对象向下一阶段转变,最终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 2 行为改变的阶段理论,把行为转变分为5个阶段,对于成瘾行为来说,还有第6个终止阶段。 3 行为改变的 6 个阶段:
①没有打算阶段:在最近6个月内,没有考虑改变自己的行为。 ②打算阶段:在最近6个月内,人们开始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及其严重性,处于犹豫不决的矛盾心态。 ③准备阶段:在最近30天内,人们郑重做出行为改变的承诺,并有所行动。 ④行动阶段:在6个月内,人们已经开始采取行动。 ⑤维持阶段:改变行为已经达到6个月以上,人们已经取得行为转变的成果并加以巩固,防止复发。 ⑥对于成瘾行为,还有第六个阶段,即终止阶段:人们不再受到诱惑,对行为改变的维持有高度的自信心。
行为的干预首先要确定目标人群所处的阶段,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健康传播是健康教育、健康管理重要的干预措施之一。
一、传播的基本概念与模式
1 传播的概念:通常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的符号进行的信息交流与分享,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行为。 2 健康传播:以人人健康为出发点,运用各种传播媒介渠道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的而制作、传递、分散、交流、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 健康传播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手段和策略。 3 拉斯韦尔五因素传播模式:又称“5w”模式, 回答5个问题: ①谁who?②说了什么says what?③通过什么渠道through what channel?④对谁to whom?⑤取得什么效果 with what effect?
①传播者:是信息传播的主动发动者和媒介的控制者。 ②信息与讯息:讯息是信息内容的实体,信息必须转变为讯息才能传播出去。 ③媒介渠道:是讯息的载体,传递信息符号的中介、渠道。一般特指非自然的电子类、印刷类及通俗类传播媒介。人际传播是一种借助自然媒介传播信息的渠道。 ④受传者:是指在传播过程中“受”的一端的个体或团体的谈话者、听众、观众的总称。 ⑤效果:指受传者接受信息后,在情感、思想、态度、行为等方面发生的反应。
二、人际传播
1 人际传播的概念:也称人际交流,是指人与人之间进行直接信息沟通的一类交流活动。这类交流主要是通过语言来完成,但也可以通过非语言的方式来进行。 2 人际传播的形式:
①个人之间 ②个人与群体之间 ③群体与群体之间
3 人际传播的特点:
①直接的人际传播不需要任何非自然的媒介。 ②同一次人际传播活动中,交流的双方可以互为传播者和受传者, ③反馈及时,双方的交流容易充分。人际传播在传播活动中即时收集反馈、即时调整传播技巧的特点在大众传播中无法做到。 ④相对大众传播而言,信息量比较少,覆盖范围比较小,传播速度比较慢. ⑤在多级的人际传播活动中,特别是在多级的人际传播活动中,信息容易走样。
三、大众传播
1 大众传播的含义:大众传播是指职业性信息传播机构和人员通过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期刊、书籍等大众媒介 和特定传播技术手段,向范围广泛、为数众多的社会人群传递信息的过程. 2 大众传播的特点:
①传播者是职业性的传播机构和人员,并需要借助非自然的特定传播技术手段。 ②大众传播的信息是公开的、公共的,面向全社会人群。 ③大众传播的信息扩散距离远,覆盖区域广泛,速度非常快。 ④大众传播的对象虽然为数众多,分散广泛,互不联系,但从总体上来说是大体确定的。 ⑤大众传播是单向的,很难互换传受角色,信息反馈速度缓慢而且缺乏自发性。
四、传播材料制作
1 健康传播材料概念:是指配合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使用的印刷材料与声像材料。 2 制作传播材料应遵循的程序
(1)分析需求和确定信息 (2)制定计划 (3)形成初稿 (4)传播材料预试验:凡是适用于群体教育的材料,都可以用专题小组访谈的形式。 (5)材料的生产发放与使用 (6)监测与评价
五、常用人际传播形式与传播媒介
1 人际传播的应用:
(1)讲课:主要通过语言和文字的方式,向目标人群传达健康知识、信息、技能,启发目标人群的健康意识、动机的过程。
①讲课准备:首先要了解教育对象的特点,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设计培训内容和方法。将讲授内容制作成PPT ②PPT设计与制作
(2)同伴教育:
所谓同伴, 指的是年龄相近、性别相同,或具有相同背景、共同经验、相似生活状况,或由于某种原因使其有共同语言的人,也可以是具有同样生理、行为特征的人。
同伴教育就是以同伴关系为基础开展的信息交流和分享。
同伴教育有正式与非正式之分。
正式同伴教育的组织实施方法:
①征募同伴教育者 同伴教育者应具备如下的品质和能力: A 在于同伴交流时,思维敏捷、思路清晰,并且有感召力 B 具备良好的人际交流技巧,包括倾听技巧 C 具有与目标人群相似的社会背景,如年龄、性别、社会地位等 D 应为目标人群所接受和尊敬,并成为目标人群中的一员。 E 应持客观态度、公正立场 F 有实现项目目标的社会责任感 G 充满自信,富有组织和领导才能 H 有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工作 I 对同伴教育所涉及的内容有符合社会健康观的认识,在同伴中应成为行为的典范。 ②培训同伴教育者 通过对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人际交流技巧培训,使同伴教育者 A 了解项目目标,干预策略与活动,了解同伴教育在其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与其他干预活动进行配合。 B 掌握与教育内容有关的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 C 掌握人际交流基本技巧和同伴教育中使用的其他技术,如组织游戏、辩论、电脑使用、幻灯放映等。 ③实施同伴教育 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在社区、学校、工作场所等地开展同伴教育。 在开始前,应注意场地、桌椅、使用仪器设备等的准备和调试,保证同伴教育活动质量。 ④同伴教育评价 主要关注同伴教育实施过程和同伴教育者的工作能力。 可以采用研究者评价、同伴教育对象评价、同伴教育者自我评价的形式进行。
(3)演示与示范:是教育者结合教育内容,采用实物或模型,进行实际操作演示,使教育对象学习掌握规范的操作步骤的教育方法。
①演示的准备
A 实物(模型)的准备 B 演示场所准备
②演示过程
2 针对个体的传播材料的主要类型:传单、折页、小册子
(1)传单:设计、制作简单,成本较低,主要由文字形成简单的信息,用于传播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理念。 ①适用场所:
A 放置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居民就诊时发放; B 直接入户发放; C 开展义诊、大型健康讲座时发放
②设计制作要点:
A 主题突出,一张传单最好只宣传一方面的信息,如一种疾病的预防。 B 内容简洁,最好不是一段一段的文字,而生一条一条的信息,使传单看上去内容清晰明了。 C 每句话文字简明,通俗易懂,便于居民阅读、理解。 D 印刷传单的纸张不能太薄、太粗糙,这样不便于保存,反而容易被丢弃,最终既无法发挥其作用,又造成浪费和环境破坏。
(2)折页 常用的有二折页和三折页。通常彩色印刷,图文并茂,简单明了,通俗易懂,适合文化程度较低的居民。 可以宣传知识、倡导理念,也可以具体指导某项操作技能,便于携带和保存。 适用场所:
A 折页可以放置在卫生服务机构的候诊区、诊室、咨询台,供居民自取; B 也可以门诊咨询或入户访视时发给居民,并进行讲解或演示; C 可以组织居民围绕折页内容进行小组讨论、有奖问答。
(3)小册子
大多由专业卫生机构编写、印刷, 其形式类似于书籍,以文字为主,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系统完整, 通常包含较多的健康知识、健康行为指导等,有些手册还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可读性强。 健康手册(小册子)信息量大,适合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居民系统地学习某一方面的知识、技能。如《高血压预防手册》。
适用于较为系统、全面地传播健康知识、信息、技术以文字为主,适宜于有阅读能力的人群使用; 可以发放到有阅读能力,并且愿意与周围人分享的人手中,如社区骨干,可更好地发挥小册子作用。
3 针对群体的传播材料的主要类型: 宣传栏,招贴画/海报,标语/横幅,DVD,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
(1)宣传栏: 是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置于室外、悬挂于走廊墙壁等处的常用的健康教育形式。 宣传栏的使用要点:
①适用于宣传目标人群共同需要的卫生知识,内容可及时更新,能及时跟进健康问题的动态 ②宣传栏要字迹清楚、字体大小适合近距离阅读,整体版面美观,适当配以插图美化版面。 ③定期更换,一般1-3个月要进行一次更新,黑板报、无玻璃橱窗的宣传栏,最好1个月更换。 ④放置地点选择人们经常通过而又易于驻足的地方,放置高度以成人看阅时不必过于仰头为宜;光线明亮。
(2)招贴画或海报: 通常由少量文字和较为突出的主题图构成。适宜于唤醒人们对健康问题的关注,有时也具有传播健康知识的作用。 适用场所较为广泛:可以张贴在社区、医院的宣传栏内,也可以张贴在居民楼道、电梯里,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室内。 招贴画或海报的设计和制作要点:
①信息简洁、突出 ②内容中最好有图示,字数不宜过多。 ③字体大小合适,站在距离1m处,能看清其上的宣传文字。 ④书写规范,字迹清晰,不写错别字,不写繁体、异体字,尽量不要竖写,如果要竖写,应自右而左,标题居右。 ⑤数字一般用阿拉伯数字,尽量不要用英文、化学名称、学术用语。
(3)标语和横幅 目的:为了制造舆论、渲染气氛而采用,也可以用来传播卫生知识中的关键信息,或者是传播与目标受众健康密切相关的政策内容。 特点:文字少、字号大,既可以用来做短期挂放,也可以长期保留。 制作标语和横幅的关键:
信息内容的选择和制作。一般选择最重要的信息进行传播。必须选择与目标受众健康利益密切相关的,对群众认知疾病、预防疾病、保护健康有直接帮助的信息内容。 信息还需要简练、通俗,这些信息内容是让群众直接读懂的最关键的知识,懂得应该怎么做。 要制作出一看就懂的一句话来,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4)DVD:属于影像材料。 特点:是直观、生动,以声音和影像的形式传播健康知识、技能,指导人们的行为。DVD材料可重复使用。 ①适用场所:
A 在卫生服务机构的候诊区域、健康教育室播放 B 发放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等场所组织播放 C 如果内容针对不方便外出的目标人群,如幼儿辅食添加等,可以发放至目标人群家庭使用。
②使用要点:
A 适用于健康行为、操作技能的教育、培训与指导 B 也可以用于健康知识的传播、教育 C 在使用中需要适当的空间,摆放设施设备、座椅、供人群观看, D 环境应尽可能具备人文关怀精神,方便、舒适、安静,没有干扰。 E 高度适宜(平视可以看到)、距离合适 F 需要有配套的设施设备,如影碟机,有专人管理。
4 针对大众的主要传播媒介
(1)报纸/杂志 报纸的优点:
A 种类多,发行量大,内容深浅适宜,信息量大; B 读者对内容的选择有主动权; C 内容可以反复阅读,有利于积累效果; D 便于保存、检索、方便灵活; F 随时可读,价格较低廉。
报纸的缺点:
A 不适于文化水平低的人群 B 不如电视、广播时效性强 C 与电视、电影相比,不够生动、活波、逼真,缺少感染力。
杂志的优点:
A 专业性强,内容比报纸更深入,详尽,具有学术和史料价值 B 信息量大; C 有比较固定的读者队伍 D 比报纸更易长久保存 E 携带方便,易检索。
杂志的缺点: 出版周期长,时效性不如报纸;要求读者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一定的专业知识。
(2)广播/电视 广播的优点:
A 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不受空间的限制,具有最广泛的接受听众 B 传播对象不受文化程度限制 C 节目制作简易、方便、迅速
广播的缺点:
A 信息稍纵即逝,听众稍不注意便无法寻找 B 如不及时录音,内容无法保存,因此缺少记录性,无图像,不直观。
电视的优点:
A 既有音像,又有图像,生动活波,观众有真实感和现场感,能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B 覆盖面广,在电视发射范围内可自由观看 C 录像带或DVD可多次重复,可复制。
电视的缺点:
A 设备昂贵 B 播放时间、内容固定,观众处于被动收看地位。
5 新型传播煤介的主要类型
(1)互联网: ①网站:
是网络健康教育方式和手段的综合应用; 从健康目的、建站方向、建站方针、目标访问者等方面入手提出需求、设想、内容。 网络干预包括电子邮件、网页、在线视频、游戏和论坛等诸多形式。 网络干预更像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库,人们通过浏览信息来进行自我教育。
②健康管理互动平台 相对于普通的健康网站,健康管理互动平台更具有互动性和针对性。 互动平台是互联网支持下的以健康生活方式管理为核心的互动平台系统。 健康管理互动平台管理服务系统架构通常包括:
A 使用者操作页面 B 健康档案管理模型 C 健康风险评估模块 D 智能化膳食、运动管理数据库 E 个人健康教育资料库 F 依从性提醒及互动功能
(2)手机 手机平台具有高度的便携性,但具体功能受到手机性能的限制,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对于互联网平台使用较少 短信通常分为一般短信和个性化短信。 手机短信传播的优越性:
A 阅读方便:具有一定的持久性,可以随时翻出短信来阅读,以提醒自己。 B 即时性; C 成本低
短信的不足:
A 不是针对一个人,在语言上和内容上做不到体现出个性化的特点 B 过长的短信不方便阅读,可能对接受者造成反感 C 一次只能发送几十个字,相对简单的内容有时不能完整表达干预的信息,影响干预效果。
健康教育亦或健康管理的资料收集-需求评估-干预实施-效果评价这条主线,其实质就是健康教育计划或健康管理计划的设计、实施与评价的全过程。
一、计划设计步骤:
①需求评估②确定健康教育目标③制定干预策略④制订实施和评价方案
1 需求评估
健康教育需求评估概念:又称为健康教育诊断,,根据 PRECEDE-PROCEED 模式, 健康教育需求评估包括内容有:
(1)社会诊断、 (2) 流行病学诊断、 (3)行为与环境诊断 、 (4)教育与组织诊断 、 (5)管理与政策诊断(确定优先项目)
(1)社会诊断包括三个方面:
①评估目标社区或人群的生活质量 ②确定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健康问题 ③了解目标社区或人群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与健康问题相关的政策,以及社区资源。
(2)流行病学诊断:运用流行病学方法,进一步明确健康问题的严重性与危害 (3)行为与环境诊断:
确定影响健康状况的行为与环境因素,以及确定应该优先干预的行为生活方式以及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社会因素和物质条件因素。 行为诊断应遵循的程序: ①区分引起健康问题的行为与非行为因素 ②区别重要行为与不重要行为,遵循两条原则:
A 行为与健康问题密切相关,科学研究证明两者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B 经常发生的行为
③区别高可变性行为与低可变性行为:是指通过健康教育干预,某行为发生定向改变的难易程度。 高可变行为是:
A 正处在发展时期或刚刚形成的行为 B 与文化传统或传统的生活方式关系不大 C 在其他计划中已有成功改变的实证 D 社会不赞成的行为。
低可变性行为是:
A 形成时间已久 B 深深地植根于文化传统或传统的生活方式之中 C 既往没有成功改变的实例。
慢性病危险因素中:
A 可改变的行为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过量饮酒、不健康膳食、运动/身体活动不足、长期心理/精神紧张、心情郁闷; B 不可改变的因素有:年龄、性别、种族、遗传
健康管理,就是要重点干预可改变的行为危险因素,认识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掌握管理中间危险因素(如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等等)方法,同时理解、熟悉一些常见慢性病(如冠心病、糖尿病等)的临床过程和规律(早期识别、常见并发症等),以便开展疾病管理,提高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管理患者的健康相关行为以配合治疗。
(4)教育与组织诊断
任务是:分析影响健康相关行为和环境的因素,从而为制订健康教育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在PRECEDE-PROCEED模式中,将影响健康相关行为的因素分为三大类: ①倾向因素:先于行为,又被称为动因因素或前置因素,是产生某种行为的动机、愿望,或是诱发某行为的因素, 包括知识、态度、信念和价值观、行为动机与意向等,也包括个人技能。 ②促成因素:又称实现因素,是指促使某种行为动机或愿望得以实现的因素,即实现某行为所必须的技术和资源。 包括保健设施、医务人员、诊所,医疗费用,交通工具,个人保健技术。行政的重视与支持,法律政策等也可归结为促成因素。 ③强化因素:又称加强因素,是激励行为维持、发展或减弱的因素。 强化因素分为正向强化因素(对健康行为的肯定)、负向强化因素(对不健康行为的批评、谴责,甚至惩罚措施)。 强化因素也分为 躯体因素(咽炎缓解)、心理因素(家人赞许)、经济因素(戒烟节省开支)、社会因素(失去烟友)。 对戒烟行为是一个负向的强化因素,也是社会因素。
(5)管理与政策诊断:
核心是评估开展健康教育的资源与环境,包括组织资源、外部力量,以及政策环境。 在管理诊断中,主要从组织内部和组织间两方面进行分析。 政策诊断主要分析项目与当地卫生规划的关系,地方政府,卫生部门对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投入的资源情况等
(6)确定优先项目
通过需求评估,可以发现社区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在现实中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要确定应优先解决的健康问题,优先干预的行为,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优先的健康教育项目。
2 确定健康教育目标 :包括计划的总体目标 、计划的具体目标
任何一个健康教育计划都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它是制订项目干预策略和活动的前提,也是计划实施和效果评价的根据,如果缺乏明确的目标,整个计划将失去意义。 (1)计划的总体目标:又称计划的目的,指计划执行后预期达到的最终结果。它是宏观的、长远的,描述项目总体上的努力方向。 (2)计划的具体目标:又称计划的目标,是对总体目标更加具体的描述,用以解释和说明计划总目标的具体内涵。
需要包括具体的、量化的、可测量的指标。应能够回答一下4W1H问题 Who–对谁? What–实现什么变化? When–多长时间完成? Where–什么范围内实现? How much–变化程度多大?
根据预期的健康教育项目效果,可将具体目标分为四类:
①健康目标、 ②行为目标、 ③环境与政策目标、 ④认知目标。
例如: 健康目标:项目执行三年后,项目地区成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达到80% 行为目标: A 项目执行三年后,项目地区75%的成年人能做到每年测量一次血压; B 90%的高血压患者能遵从医嘱服药 认知目标: A 项目执行三年后,项目地区85%的成年人了解正常的血压水平和血脂水平; B 85%的成年人相信改变高危行为有助于控制血压; C 80%的成年人掌握测量血压的技术。
3 制定干预策略
健康教育干预策略的主要方面: (1)教育策略: 核心是教育人们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认知和技能,从影响健康的因素角度讲,既作用于倾向因素,也作用于强化因素。 常用的健康教育活动,包括:
①大众传媒活动,如电视节目 ②通过印刷媒介开展的活动,如分发小册子 ③人际传播活动,如入户指导 ④因地制宜的社区活动,如义诊 ⑤民俗、文体活动,如庙会、赶集等。
(2)环境策略: 作用对象是影响行为的促成因素,即物质环境、条件,从而使人们采纳健康行为的意愿得以实现。 例如:食堂提供低脂、低盐的食物 工在作场所为职工提供一些锻炼设施 (3)政策策略:
① 政策可以支持并促使这些行为得以实现。 例如:减免住院分娩费用政策,促使孕产妇到医院分娩。 ② 政策策略还可以通过影响资源配置、环境改善从而促进健康行为乃至健康。 例如:调整职工工作时间,工间操制度、轮班制度、确保员工有时间做运动。
4 制订实施和评价方案 后文介绍
二、计划的实施
健康教育计划的实施是将科学的计划落实为具体操作的过程,是健康教育项目耗费时间最长、动用经费和人力最多的环节,是一个多部门合作,协调行动的复杂过程,也是健康教育项目实现其目标的关键。 我们在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计划的实施阶段,要完成五方面工作:
(1)制订实施的工作时间表
项目实施时间表,包含内容:
①活动内容 ②活动指标(即活动应该达到的要求标准) ③活动时间 ④负责人员 ⑤活动资源(即活动需要的经费、设施设备)
(2)实施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的目的是确保项目各项活动的质量都达到要求,符合质量标准。 健康教育/健康促进项目活动质量监测包含五个方面内容:
①进度监测 ②内容监测 ③数量(健康教育材料或受众)与覆盖范围监测 ④费用监测 ⑤目标人群监测
(3)组织机构建设:
项目实施的组织网络建立包含的内容为:
①建立项目领导机构:全面对项目工作进行管理和协调 ②项目执行机构:具体负责实施和运行各项项目活动的机构,一般情况由具体的业务机构担任。 ③组织间协调机构:需要动员多部门的参与,并协调有关部门在项目中发挥积极作用 ④政策与环境支持:通过项目领导小组和协调机制,有效利用和制定有益于项目实施以及卫生工作发展的政策,并通过政策动员资源投入、发展合作伙伴,营造有益于项目实施的环境。
(4)实施人员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三方面:
①项目背景与目标:帮助项目工作人员对项目的意义、目的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与理解以增加其能动性。
②专业知识与技能,尤其是与特定项目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
③项目管理知识与技能。
(5)设施设备与健康教育材料:
相关设施设备是必要的条件。如体检设备、培训设备、日常办公用品、传播材料、交通工具等。
三、计划的评价
准确的评价可以帮助健康教育工作者和健康管理师 客观地理解工作的成绩与不足。
1 健康教育计划评价的主要内容 包括:
(1)形成评价(通过需求评估来完成) (2)过程评价 (3)效果评价:近期和中期效果评价也称之为 效应评价,远期效果评价又称之为 结局评价
2 过程评价:
(1)概念:指对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计划实施过程进行的评价,起始于计划实施开始之时,贯穿计划实施的全过程。 过程评价着重关注:项目是否按计划的数量和质量执行,包括项目计划执行涉及的各个方面。同时还有修正项目计划,使之更符合实际情况的功能,这样才能有效保障项目目标的实现。 (2)过程评价的评价内容包括:
①哪些个体参与了活动? ②在干预中运用了哪些干预策略和活动? ③这些活动是否在按计划进行?计划是否做过调整?为什么调整?如何调整? ④目标人群对干预活动的反应如何?是否满意并接受这些活动? ⑤目标人群对各项干预活动的参与情况如何?
(3)过程评价的评价指标包括:
①项目活动执行率 ②干预活动覆盖率 ③目标人群canyulv ④有效指数(目标人群参与率/预期参与率) ⑤目标人群的满意度等
3 效应评价:
(1)概念:又称为近中期效果评价。在健康教育中,效应评价用来评估健康教育/健康促进项目导致的目标人群健康相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 (2)效应评价的内容包括:
①目标人群的卫生保健知识 ②健康价值观 ③对健康相关行为的态度、信念、健康相关行为的变化等。
(3)效应评价所采用的指标包括:
①卫生知识均分 ②卫生知识知晓率(正确率) ③健康信念持有率 ④行为流行率 ⑤行为改变率等。
健康管理也可以用这些指标来评估生活方式管理、行为干预的效果。 管理前后患者的依从性的变化也是常用的健康管理效应评估指标。
4 结局评价:也称为远期效果评价。
(1)结局评价,着眼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实施后导致的目标人群健康状况乃至生活质量的变化。 (2)健康状况的评价指标包括:
A 生理健康指标:如身高、体重、体质指数、血压、血脂、血糖等 B 心理健康指标:如人格、抑郁等方面的变化。
(3)评估指标:管理前后的健康风险变化
5 健康教育常用的评价方案:
(1)不设对照组的前后比较(干预组自身前后比较,不设对照组):一次性特征突出,不推荐用于健康管理。 (2)非等同比较组设计 (设对照组):是类实验设计的一种。 设计思想:设立与接受干预目标人群(干预组)相匹配的对照组,通过对干预组、对照组在项目实施前后变化的比较,来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的效应和结局。 优势:通过与对照组的比较,有效地消除一些混杂因素,如时间因素、测量与观察因素等对项目效果和解决的影响。 劣势:对照组的选择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方案的精确性。 (3)简单时间系列设计(不设对照组) 不设对照组,对目标人群进行多次观察、实施干预,干预过程中进行多次观察比较。 特点:可以了解目标人群在没有实施干预时健康相关行为等的自然变化规律,并了解干预后目标人群各项指标的长期变化规律,有可能揭示干预与行为改变之间的计量-反应关系,时间延续得越长,越有可能找出规律。 (4)复合时间系列设计 (设对照组) 融合了简单时间系列设计与非等同比较组设计,在设计思想上既设立了对照组,又进行多次观察。 缺点:由于观察次数多,特别是需要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对对照组进行多次观察,不仅增加了资源的消耗,也增加对对照组研究对象失访的可能性。如果可以找到这样的对照组,说服力很强,但不可忽略其中的伦理学问题。 总结:
①如果是健康管理的研究项目,可以选择方案非等同比较组设计、复合时间系列设计 ②健康管理本身拥有行为监测和体格监测数据,比较适合采用简单的时间系列设计来评价健康管理的效果。
- 文章链接:https://laiui.com/2020/08132055/
-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除注明转载/出处外,皆为作者原创,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瘦瘦及在文章页面明显位置给出原文链接,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